人物
时段
朝代

釋家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大集部類
。及获此像加敬欣悟。躬礼事焉。此像本在
瓦官。后移龙光云。

东晋庐山文殊师利菩萨像者。昔有晋名臣 陶侃
字士行。建旟南海。有渔人每夕见海滨
光。因以白侃遣寻。俄见金像。陵波而趣船
侧。捡其铭勒乃阿育王所造 (第 0386c 页)
匡山。爱之庐于山
阴。大守桓伊为创精舍。一昔风雷拔树鼓
沙石。荡平基致木于土。时以为神运焉。初
太尉 陶侃
镇广州。有渔于海。得文殊像。送
寒溪寺。寺尝经火而像屋无恙。其后侃镇
武昌。使人迎之。十辈不能举。既 (第 0525b 页)
入海。今望海者时往
见之。元魏洛京永宁寺塔天震东海。其事略
同。

江州庐山文殊师利瑞像者。昔晋名臣 陶侃
建。旟南海有渔人见海滨有光。白侃令寻之。
俄见金像凌波趣船。接铭乃育王所造文殊
也。送往武昌寒溪寺。 (第 0203a 页)

三年四月苏峻劫帝幸石头。京城宫室悉皆
煨烬。独太宁殿壁明帝手画佛像屹然不坏。
人皆嗟美称其神异。 陶侃
温峤攻石头。峻战
坠马。斩首脔割之焚其骨。峻馀众立峻弟逸
为王。闭门自守。四年二月诸军攻石头。建威 (第 0778b 页)
 风舟载月浮秋水(切忌垛根)
#+END_VERSE


师云。毛诗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
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
是诗也。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
如瑳如琢如磨。注曰。治骨曰切。象曰瑳。玉曰
琢。石曰磨。德山雪峰得岩头。发明末后句。至
今此话大行。切磨通变之力也。雪峰如化龙
之杖。这僧如居蛰之梭。岩头点出至今不知。
所以同条死者无多也。或谓岩头如化龙之
杖。雪峰如居蛰之梭者。请细看前话。雪窦佛
果以双明双暗。颂此话。非饱参者不知。东汉
方术传。费长房。汝南人。尝为市掾。遇壶公。
断青竹杖。伪为长房缢死于家。遂同入深山。
学道不成。辞归。公与竹杖。骑此至家。投葛
陂。长房投杖于陂。化龙而去。又 晋陶侃
少时。
渔于雷泽。网得一梭。挂壁。后闻雷电。化为龙
而去。雪峰如杖。这僧如梭。岩头如风舟载月。
万松 (第 0259a 页)
诫无虚度。下二句慨无上进。日既閒过。时
复虚度。不谋上向。坐丧光阴。实为可惜。

记曰。大禹惜寸阴。 陶侃
惜分阴。况为生死出家者。
如救头然。而可虚度哉。兀兀是不动貌。乃悠悠度
日。无所用心。不求升进。如窳 (第 0254b 页)
。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考叔
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桑榆
见上秋科之
下。
○鹤吊
晋书曰。 陶侃
丁母忧在墓下。忽有二
客来吊。仪服鲜异。礼毕遗人寻之。但见双鹤飞天
而去。
○狐疑
见上。 (第 0709a 页)
为副将吞陈矣。隋本无走。既归唐
国。既去后加走矣。】

「金陵既败。策杖荆湘。路次盆城。忽梦老僧曰。 陶侃

像。敬屈守护。于是往憩匡山。见永远图像。验雁门法
师之灵也。俄而浔阳反叛。寺宇焚烧。独有兹山金无 …… (第 0669a 页)

举之。荆湘则荆湖北路二州也。盆城亦曰浦。盖枕
于浦。今江州也。老僧则远法师。俗姓贾。雁门人也。 陶侃
者。晋书云。字士行。本南阳人。晋平吴。徙家卢
江之浔阳。官至相位。侃作广州刺史。有渔人于海 (第 0669a 页)
。日日增长。今奉请为菩萨
戒师。俄传香而泪下。异哉。

及金陵败覆。杖策荆湘。路
次溢城。梦老僧曰。 陶侃
瑞像。敬屈护持。寻憩匡庐。见
慧远所缋文殊像。依止不忍去。顷而寇叛。寺宇尽燬。
独兹山岿然。则梦斯徵 (第 0091c 页)
祯明元年。侍智者游杨辇。诏居光宅。以脩定业。仍
命之纲纪。陈亡。智者西上。止庐山东林寺。明行忏法
陶侃
瑞像阁。偶有僧谓曰。至理晓朗。照了三世。因
易名普明。智者以为然。及智者欲铸铜钟。归天台供
养。而盲 (第 0096c 页)
去流沙。一万五千八百馀里。欲往瞻礼。恨骨不能飞。
有西域道士。为远画之壁间。远著铭五章。能疏其妙。 陶侃
镇广州。有渔得阿育王所铸文殊像于海中。送
寒溪寺。寺主僧珍径夏口。梦寺火而像不坏。驰归果
然。侃以其 (第 0164a 页)
其后少时浔阳亢旱。远诣池侧读海龙
王经。忽有巨蛇从池上空。须臾大雨。遂以有
年。因号精舍为龙泉寺焉。 陶侃
经镇广州。有
渔人于海中见神光。每夕艳发经旬弥盛。怪
以白侃侃往详视。乃是阿育王像。即接归以
送武昌 (第 0957b 页)
戒师。便
传香在手。而睑下垂泪。斯亦德动人主。屈
幸从之。及金陵败覆。策杖荆湘路次盆城。
梦老僧曰。 陶侃
瑞象敬屈护持。于即往憩
匡山。见远图缋。验其灵也。宛如其梦。不
久浔阳反叛寺宇焚烧。独有兹山全无
(第 0566a 页)
。从往金陵居光
宅寺。专以禅思为业。同堂坐者奉命检校。
俄而陈国云亡。智者即上江州庐山东林寺。
明于 陶侃
瑞像阁内。行观音忏法。冬十一月
身不衣絮苦节行道。见一僧云。所名法京
未为嘉称。可改为普明。此名晓朗 (第 0586a 页)
开玄化之基。法
本内传具列灵通之应。或腾虚而现奇。或
飞光而吐瑞。有晋嘉相杂沓臻焉。昙翼之
感育王。 陶侃
之逢妙德。自后繁华难具陈
矣。隋高建塔之岁。踊瑞纷纶。神光嘱于群
物。至泽通于疾疠。天花与甘露同降。 (第 0677b 页)
香在手而脸下垂泪。既字为善萠反
言成晚后。大隋吞陈方悟前旨。金陵既败策
杖荆湘。路次盆城忽梦老僧曰。 陶侃
瑞像敬
屈守护。于是往憩匡山见惠远图像。验雁门
法师之灵也。俄而浔阳反叛寺宇焚烧。独有
兹山全无侵扰 (第 0194c 页)
。宿愿力故。今得相遇。于是晓夕左右伏
膺无懈。师因教诵法华经一部。兼修忏法。后随侍智
者入庐山。即于 陶侃
瑞像阁内要制法华三昧。俄见
一僧云。汝法名未胜。应改为普明。则照了三世矣。自
是从改为号。晚旋归国清 (第 0030b 页)
漱情灵沼。饮
和至柔。照虚应简。智落乃周。深怀冥托。宵
想神游。毕命一对。长谢百忧(其五)又昔浔阳 陶侃
经镇广州。有渔人于海中见神光每
夕艳发。经旬弥盛。怪以白侃。侃往详视乃
是阿育王像。即接归以送武昌寒 (第 0358c 页)
天台云。彼有初依菩萨。说法化世。大
建十四年。因趋台山。事智者。专修忏法。日诵法华。后
随至庐山。于 陶侃
瑞像阁。行请观音三昧。正行道间。
感异僧为改名普明。因启智者从之。晚归国清寺。所
居去水远。师指石曰 (第 0072b 页)
辟。素沙布地。楩楠
文梓。充布地上。剌史大相感动。乃为建刹。丙戌毕功。
名其殿曰神运。号曰东林。先是 陶侃
剌广州。渔人见
海中有神光。网之得金像文殊。后商人于海东。获一
圆光。持以就像。若弥缝然。侃以送武昌 (第 0588b 页)